不要让你的孩子:赢在起跑线,却输在“生活的合格线”上!
生活不是短跑,更不是中长跑,是一场马拉松——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,由于绝不会“输在起跑线上”。
所以孩子,你必须要慢慢来!
现在愈加多的孩子:赢在了起跑线,最后都输在了“生活的合格线”......
一位父母说:看完这篇文章,改变了我的不少观念,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!
1生活的选择题
假如能给孩子一键定制完美生活,你会按下按钮吗?
先做一道选择题:你期望我们的孩子是下面哪一种?
1. 十八岁考入北京大学习物理系,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习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;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……
2. 贫寒农家子弟,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,高中期间成绩优秀,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,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,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……
3. 初中体育成绩优秀,凭着长跑专长,进入重点高中;高中一年级时七门功课不及格,从学校退学……
4. 成绩优秀,组织能力强,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;从初中起担任班长,一直到高中毕业;高中学校辩论赛最好辩手,省级出色学生干部;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,考入澳门科技大学……
5. 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;4岁学习钢琴,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;8岁学书法,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;获奖无数,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,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……
你选对了吗?(真实案例)
↓↓↓
1. 卢刚;枪杀五人后饮弹自尽。
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,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-柯莱瑞与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。
在枪杀五人之后,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。
2. 马加爵;连杀四位同学。
2006年,马加爵杀人案惊动了整个中国,记者与马加爵单独采访中获知,马加爵因打麻将不和连杀4名同舍友的同学。
他和爸爸妈妈的交流几乎就是零,一贯内向、好胜和自卑。
3. 韩寒;中国作家、导演、职业赛车手。
1999年,以《杯中窥人》获首届全国新定义作文一等奖;
2000年,凭着《穿着棉袄洗澡》获得二等奖;
2001年,出版畅销文集《零下一度》;
2002年,出版《像少年啦飞驰》;
2010年,韩寒加入赛车队;
2014年,导演《后会无期》......
4. 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;跳楼自杀。
这是一个真实案例,一个很出色的女孩,组织能力很强,非常会与人相处,人缘也非常不错,是全校老师和父母公认的好学生,当时高中毕业时她母亲是做为出色毕业生父母在全校做发言的。
大家都没想到,在外人眼里这个出色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,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将来,孩子的任课老师、校长等都很受打击,都感觉他们的教育非常失败。
5. 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;涉嫌轮奸。
李双江:中国男高音歌唱家,声乐教育家,国家一级演员。
而他的儿子李天一呢?2013年,北京海淀分局接到一女事主报警称,其在海淀区一夜店内与李天一等人喝酒后,被带至一宾馆内轮奸。李天一等人因涉嫌轮奸已被依法批捕。
这里只不过一个简况,有一点需要说明:
这只是个案,并非所有有如此历程的人都是如此,我只不过凭着这几个案例说明大家要说明的问题。
不管父母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首要条件必须要保证:
孩子是具备完善人格、能一个人面对社会的人。这应该是底线,是最基本的!
然后才是通过孩子自己的能力去达成自我价值,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。
2
扎心的现实
近期看到了两个调查材料:
◆第一,中日两国的孩子,在小时候总是比美国的孩子强得多,特别表目前认字多,会算题;可长大后做出大事、做出创造的人少,基本和诺贝尔奖无缘。
特别是中国孩子。
◆第二,有人对中国近三十年的高考考试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,发现后来生活道路上作出大作为,大贡献的一个没。
那样,为何会如此呢?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之前,与一位同事聊天,她向我诉说近期的烦恼:
她的儿子从小就是学霸,一路重点学校,一直年级前三,最后保送进了985名牌大学。可以说是走在了大部分孩子的前面。
可是大学毕业一年,他已经失业三次。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,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,主动打包走人了。
然后,他拒绝再找工作,目前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,整天打游戏到深夜,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。
这位母亲忍不住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。他们也坦诚,说:
你儿子对工作态度懒散,做事不主动不说,安排的本职工作也一直拖拖拉拉,而且还同意不了批评他,一说就发脾气走人,跟同事相处得也不好……
这类话让她非常吃惊。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,但没料到问题这样紧急。
她说,“我一个那样出色的儿子,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,我也感觉自己是挺成功的妈妈,但如何一下子就变成如此了呢?”
我倒感觉,事情一定不是“一下子”变糟糕的。
这男生身上,一定一向有的糟糕的特质,譬如不善与人交往、不懂尊重别人、心理脆弱、责任心差……只不过在大学毕业前,这类统统都被“成绩”掩盖了。
不少父母都有一个错误思维——孩子嘛,健康快乐成绩好就所有OK。
孩子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,拿了非常高的学位,甚至还才艺双全。但,他自私、冷漠、脆弱、没担当、不懂事……
完全不适应社会,那他未来的生活如何解决呢?
3
不要让孩子跑错方向
让孩子提前学习,防止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但违背规律的学习,最后带来的不只角逐中快和慢的问题,而是跑秘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。
有时只是由于太早,太急,父母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抹杀了。
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历程:
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,问我,你们学校需不需要学奥数的,我说不学。
她拍着手说太好了,我听到奥数就想吐。
到了初中,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,开始让她接触奥数,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很着迷,拿到了大奖。
◆同样学奥数的孩子,他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,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让孩子谈感言,孩子说:
“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!”
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紧急后果。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讲已经晚了......
把孩子练习成一个赚钱机器,这就叫成功?表面是为孩子好,其实是想自己以后有个靠山,无情剥夺孩子小时候的快乐。
这是一种颠倒,颠倒的人性,这不是爱孩子,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:
我为你好,我可以打你;我爱你,我打你。
4
教育背后的四个问题
1. 大家为何生小孩?
问下自己,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?传宗接代?养儿防老?
看到书里一个非常感动的答案——
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,不需要替我争店面,不需要为我传宗接代,更不需要帮我养老。
我只须这个生命存在,在这个漂亮的世界走一遭,让我有机会和她(他)同行一段......
这恐怕是最好看的的回答!
2. 做为爸爸妈妈大家需要一个哪种孩子?
被孩子闹得头疼的那些父母或许会回答:懂事的孩子。
但懂事的孩子,只不过不撒娇罢了。他们适应了环境做懂事的孩子,适应了其他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。
懂事的孩子,也只不过孩子而已!
3. 现在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?
大多数的中国爸爸妈妈,将孩子当作命根,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:
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,都能在孩子身上达成;
更觉得,自己生活的经验,百分之百,都可以转移都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;
又以为孩子是需要无条件听命于爸爸妈妈而不可反抗的......
杨佩昌说:
“假如从婴幼儿园就开始快跑,需要跑几年的婴幼儿园、12年的中小学,那样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,大伙都想休息喘一口气。所以,你看看中国大学生进步后劲不足,缘由就在此。”
让孩子失去童年,失去快乐,失去自由,失去健康,最后不堪重压,采取最极端的做法:毁灭自己!
等到那时候所有都悔之晚矣!
4. 大家应该给孩子哪种教育?也就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什么?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?
每一个爸爸妈妈都了解,孩子总归要离开大家,走上社会,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我们的生活。大家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,极致的呵护,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。
总有一天,他要一个人面对这世界,自己解难点,自己担风雨,自己杀血路。
所以,假如你真的爱他,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,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,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。
为人爸爸妈妈的终极使命,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。
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高兴、顺畅、如鱼得水、游刃有余,才是作为爸爸妈妈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。
哈佛大学研究职员表示: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开场。
爸爸妈妈,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。
真的的教育不应该是以成功为全部目的的、急于求成式的逼迫,而是给孩子们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能力。